社科院专家曹红辉:救楼市是延缓房地产泡沫? 近期,地方政府频频出台房地产市场的救市措施,18个城市联手救市的新闻更加触动了人们的神经。上周末,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年底宏观调控十大措施中,也提出降低购房交易税的政策。这些信号,不仅让期待买房居住的消费者紧张起来,也引发了一些专家的忧虑。他们表示,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存在短期性,可能将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酝酿隐患。
救楼市妨碍挤房地产泡沫
前不久刚前往美国考察次贷危机的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曹红辉日前表示,由于我国房价大大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这说明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曹红辉还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虽然美国政府针对金融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恰恰没有针对哀鸿遍野的房地产市场采取扶助措施。这是因为美国政府认识到房地产市场昔日存在的泡沫势必破裂,因此人为地延长这些泡沫的寿命实属徒劳。
曹红辉近日表示,房价在一段时间里产生波动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因此如果在发生周期性波动的时期认为地对楼市的调整加以阻止,用各种所谓的财政资源去承接或维护一个楼市的泡沫的话,它可能会延缓楼市泡沫的破裂,但却无法扭转房价下调的趋势。”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也表示,过度延缓“泡沫”的破裂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泡沫吹得越大,破灭时的冲击力度也会更大,届时可能会更加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平稳发展。
而日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海洋则表示,人们必须要分清近期出台的政策中哪些是针对楼市的短期行为,哪些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提出的整体性策略。“国务院出台的购房交易税降低措施是为了保经济增长出台的配套措施。”但地方政府的救市性质就大大不同。“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的政策都是针对楼市而去,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提高土地流转收入增加地方财政。”
对于房地产市场下滑可能将引发经济整体下行的风险问题,曹红辉在近日发布的《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中认为,国家不应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过去那种高度依赖房地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将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可能扭曲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扭曲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过早加大要素成本,降低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甚至诱发社会矛盾。”该报告如是指出。
动用财政收入救楼市有碍公平
美国政府的大手笔救市之所以会遭到众多反对的声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政府动用来源于纳税人的财政收入去救助垄断机构有碍社会公正,并将因此引发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可能会让金融机构对政府产生依赖效应,日后面对暴利继续铤而走险。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也受到专家质疑,认为这可能影响了社会公平。据报道,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居民购房,对购房者给予财政补贴。例如江苏省宿迁地区购房者可以获得7%的补贴,相当于直接为购房者发红包,这对于暂时没有经济能力购房的群体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公平。曹红辉认为,如果房地产市场的萧条没有严重到影响公共利益的程度,那么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支援一小部分人,必然涉及到社会程序的公正问题。
土地招拍挂体制存在缺陷
“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虽然可能会在短期提振楼市,但这种人为的手段不会解决根本问题。”霍德明向记者表示,“可以说,前一段时间我国房价的大幅上涨,以及当下地方政府的救市,都是必然的,因为土地的招拍挂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
霍德明介绍,我国内地采取这一制度主要是借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经验。香港之所以采用招拍挂制度,是因为他们的房地产市场高度市场化。土地拍卖出去以后,就与特区政府没有关系了。此后无论跌还是大涨,政府均不过问。内地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或多或少存在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即使土地拍卖后,房价也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因此就导致了现在各种救市措施的出台。
“如果内地要学习香港特区的经验,那就应该学得彻底一点,不要只学前一半,后面还是按照老思路。土地招拍挂后,就要全部交由市场去决定,即使像现在这样房价下跌,也不要去干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