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爷”不再显灵 地方政府难为凯恩斯之炊 前两天多家报纸刊登消息,披露财政部等多个部委拟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这是一条与百姓生活密切关联的重大财经新闻,却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关注。
我想说的是,它与楼市和房价走势直接关联,为欲购房人选择购房时机提供了思考斟酌的新向度。
一直以来,国家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否则,此门一开,易造成地方举债失控。为此,现行国家《预算法》第28条设限:“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为啥这时突然“开闸放水”?为啥我选择这件看上去与普通百姓没啥大关系的事作为本拙文的引子?各位看官心头莫起疑。
解疑释惑,关键是“土地爷”不肯恭候“凯恩斯”。识者所知,不少城市存在以下循环链:楼市发展-土地财政-房价上涨-城市扩张-GDP增长……如此循环往复。
上述循环链,土地财政处于链条上端。现如今,高房价已顶到天花板,城市待开发地块大量流拍,“土地爷”不再是开发商竞相供奉的“香饽饽”,如此一来,地方土地财政捉襟见肘,有的甚至快揭不开锅,导致以卖地为资金来源的所谓“经营城市”发展模式疲态尽显。举一个例子:
长三角二线城市浙江绍兴,市区人口60万,2007年地方政府卖地入账76亿元,占财政收入近四成。2008年前10个月,卖地入账才区区6亿元,萎缩幅度超过90%,地方土地财政枯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数落了“土地爷”,再议“凯恩斯”。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凯恩斯主张以政府投资刺激经济走出萧条泥淖,建议被美国政府采纳,施行3年果然见效。从此,凯恩斯被供奉为上世纪全球两大“经济学教父”之一,凯恩斯主义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代名词。眼下,金融风暴已然导致全球实体经济下滑,中国出口下滑更为明显,为此,中央政府决定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刺激内需,力求堤外损失堤内补。
识者所知,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民营资本很难被刺激起来,唯一可依赖的就是扩大政府投资,譬如中央政府刚宣布2020年前铁路投资由1.2万亿扩大为2万亿。只是,光有中央政府投资依然杯水车薪,关键是各地政府也须扩大本地的政府投资,譬如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对内需形成阶段性刺激。
然而,成也“土地爷”,败也“土地爷”。一旦“土地爷”不再显灵,地方政府纵有扩大内需之迫切,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钱从何来?甭说再铺新摊子,就是已建了一半的大工程之后续资金供给,若“土地爷”再不显灵,麻烦可就大了。
那么“土地爷”会重新显灵吗?很难。因为“土地爷”包括房价已被透支多年,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的地价和房价都被提前浇铸成了“钢筋混凝土”。
怎么办——扩大各级政府投资才能扩大内需,背后是就业岗位和社会稳定,所以,在“土地爷”精疲力竭之后,要为各地政府投资提供资金支撑,唯一选择就是允许地方政府试点发债。
行文至此,就楼市和房价走势,我并没写一个字,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