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潘石屹的三里屯SOHO逆势提价,这位同志又一次站在了房地产娱乐圈的风口浪尖,等待庶人们的千秋评说!本人草根一个,受人委托,借道发言,匹夫尽责。
按照潘石屹所说,SOHO的提价是因为材料价格的上涨,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显然是个噱头,三万五的均价,材料成本也就是占10%,这玩意再涨价摊到楼面价格也增加不了多少,可以断定,这就是一起营销行为,或者叫炒作。
问题在于在经济增长趋缓,房地产价格下行的今天,为什么就是潘石屹能够振臂一呼?我思虑良久,理由有三:
第一,潘石屹名头太大。这家伙怎么看都不像是搞房地产的(虽然他商业才能突出),倒像是个小演员。他身上的名头太多了,房地产大鳄,农民脱贫的榜样,SOHO的倡导者,电影《阿司匹林》的男一号等等,这些要素组合起来,形成了潘石屹营销学上的唯一性、权威性和不可复制性。在房地产行业,他电影演的最棒,在电影界,他开发的项目最多。这综合实力,到哪去找去?所以他的振臂一呼,实在是娱乐味甚浓,比郭德纲说相声强多了(郭德纲这小子也就是在茶馆里抖包袱,跟崔永元做节目咋看都跟萎蔫了似的)!21世纪是个注意力的世纪,谁能够得到注意力的垂青,谁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SOHO的产品特性。容我在这里解释下SOHO,英文是SMALL OFFICE,HOME OFFICE。就是兼有居家和办公功能的物业形态。大家都知道在北京,寸土寸金哪,普通的小公司很少能够租到比较好的纯写字楼,即使是租到了,也是把空间分隔得不能再分隔,争取物业的生产力价值能够最大的发挥。所以这种soho物业产品较好的满足了中小企业的办公需要,潘石屹的soho尤其如此。身处首都最中心,坐拥北京顶繁华,世界名师设计(潘石屹的产品顶差的也是日本人设计的),这么多特性加在一起,这种soho生产资料的特性就突出了。这是soho敢于提价的内在根据。
第三,迎合了投资者的心理。这种产品是投资品,还要租给真正使用它的人。投资者对未来的价值判断是商品能否交易的条件,现阶段经济风险大,市场在观望,但是不管何时都有那么一群毅然的挺立在风口浪尖的弄潮儿,他们在经济学上唤作风险偏好型,交易对他们来讲只差一点对未来的认定。而潘石屹在圈里影响力大,必定会带来一堆堆的拥趸,进而影响房地产的投资格局,这时豪赌的风险偏好型特征已经甚为明显。动机、购买力、交易条件都有了,成交是必然的了。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人有多少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