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相关
 
 
 ·[公益时报]七问09中国彩市系列:网络售彩缘何屡禁不止


[公益时报]七问09中国彩市系列:网络售彩缘何屡禁不止

 从2007年财政部等几部委联合发文为始,针对网络售彩迄今已有三次“叫停”,却一直存在“叫而不听、不停”的怪事,诸多网站仍旧大肆从事彩票销售。2009年《彩票管理条例》实施后,这一怪象仍无改观,引彩市深思。

  网络售彩缘何屡禁不止?

  2009年,新出台实施的《彩票管理条例》未有一字涉及“网上售彩”,这让之前针对网络售彩的两次“叫停”更显苍白无力,而年末淘宝网接到发行机构通知后,作出的“停售”更像是改进售彩渠道。

  在此氛围中,诸多网站穿上“马甲”,更换名头,对彩票的销售依旧火热。

  网络售彩火热

  市场需求开启“潘多拉魔盒”?

   彩民老周是一位程序员,对于忙碌的他来说,走进彩站购买彩票似乎是不可能的。从2007年开始,这位有着近十年彩龄的老彩民,便开始通过互联网购彩,他说自己已经很少再去彩站了。

  对于两年多的网上购彩经历,他用“呈波浪状的忧虑”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一次次叫停让这种忧虑达到峰值,而网上售彩的一次次“复活”,更让他不明所以。

  2007年可谓网络售彩全面走向火热的一年。这一年里,国内各大商业网站均开展了网上购彩业务,而专做彩票销售的网站,更如雨后春笋,数量翻倍。

  这一趋势为各方所注意,有评论认为这是市场需求的充分显现,是彩票“无纸化”销售的未来方向。但也有专家指出这是在开启“潘多拉魔盒”:在我国互联网监管机制尚未成熟,彩票发行销售还缺法律规范的情况下,网上售彩风险太大。

  “第一次在网上买彩票就觉得不踏实,也没个实实在在的凭据,将来万一不给兑奖怎么办?或者这个网站搞私彩,根本没出票,你怎么知道?将来查起来,一个‘系统故障’或者‘黑客入侵’就掩盖过去了。”老周说最大问题是,几乎没有一个网站出示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证书:“谁授权?与机构怎么合作?没有人知道。”

  早在2007年,在黑龙江警方侦破了一起网络彩票“缩水服务”案件中,老周担心的事情便已成为现实;同年11月,网名为“彩哥林珂”的彩票合买操盘手,带着400多名彩民的2000多万元资金,一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记者日前就盈彩网、500wan、中啦等知名网站调查发现,多数网站以“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软件企业认证”、“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等证书作“从业资质”展示,但与彩票销售直接相关的证书却不见踪影。

  而业内人士指出,迄今为止,除有关部门的“叫停”声外,尚无任何法规对网络售彩制定准入条件。

  禁令无实效

  网售穿马甲玩变身

  老周的做法是,到多个网站买彩票,每个网站少买些。“这样做,至少可以降低风险。”他说。后来由于工作繁忙,老周渐渐放弃了多个网站购彩的办法,只选择在操作省时的一家网站购买。

  老周的风险意识是被一次次叫停不断唤醒的。

  2007年11月6日,财政部、公安部、民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第36号公告,要求“停止非彩票机构主办网站彩票销售业务,严厉查处和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销售彩票行为”。

  同年12月24日,财政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又联合下发《关于彩票机构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不得利用互联网发行销售彩票”。

  直到2008年初,网上售彩才有所降温。但在彩民老周的印象中,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停顿”,其后不久网上便又开始了彩票销售。只是形式有所转变,而有的网站根本就没停,只是将首页中的链接做了低调处理。

  “大概是2008年6月左右,就又都在卖了。”老周说2009年末这次叫停淘宝网,比之前三次叫停更没力度,基于对前三次叫停“成果”的认识,他认为不会有什么实质进展。

  有评论认为,此次叫停与淘宝网2009年5月29日时时乐下单失败事件有关,或许会成为全面停止网络售彩的开始。

  但记者调查发现,包括之前不久发出“暂停销售”通知的淘宝网在内,从事网上售彩的诸多知名网站,均未停止其业务,不过在其页面中出现了着重强调自己是“电话、短信投注的平台”,诸多网站其实只是换上了新的“马甲”,但就操作而言,与之前并无太大差异。

  似乎,又是一次“叫而不停”的“叫停”。

(责任编辑:彩博

  联系QQ1411768297

  彩市有风险,投注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