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催生彩票馈赠 新年礼物送彩票 新春将近,此间的礼尚往来似乎出现了新变化———送排场不如送心意,送物品不如送福气。基于这种观念,越来越多的广州市民把象征“好彩”、“好运”、“好意头”的,作为春节礼物馈赠亲友,开创了又一种“物轻情义重”的送礼风尚。
蔡老师的新年礼物
家住荔湾区的蔡老师买了一些书籍给亲友作新春礼物,儿子提醒她,送书虽好,可是书与“输”谐音,作为新年礼物是不是有点不合适?蔡老师想了一下,就买了几张,夹在了书的扉页里,并写上赠言:“知识常伴,好运常伴。”收到这份特别礼物的亲友们都高兴极了,深深为蔡老师的细心所感动。
蔡老师给刚当妈妈的侄女送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夹着一张南粤风采36选7。开奖后,侄女中了“两罐奶粉钱”。侄女去兑奖前,把彩票复印下来,继续夹在书里当书签。
蔡老师还给自己老哥送了本《货币战争》,里面夹了一张。据说也中奖了,中了多少,老哥还故弄玄虚不肯说,只透露:“这彩票‘货币’可真是厉害的武器啊!”
礼品变化折射社会进步
除了蔡老师的“书签彩票”,广州市民还比较喜欢互赠“五福临门”、“节大欢喜”、“美梦成真”、“阖家欢乐”等好意头的刮刮乐即开票。串门走亲戚,路上买一叠刮刮乐,再买点水果,就是十分体面的“手信”。要是刮中了奖,一起上饭馆庆祝一番,更是主客俱欢。
这种不太贵重,但有心意的礼品,非常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礼品带着时代的烙印,从送礼风气的转变,可见社会的进步。在“红色年代”,送礼最兴印有语录的脸盆、茶缸、毛巾等小日用品。大家日子不宽裕的时候,送白糖也是非常体面的礼品。谁家孩子要是收到水果糖、奶糖和饼干,会高兴得跳起来。改革开放后,小家电、电子产品、手表、相机成为“先富起来”者炙手可热的礼物。当生活越来越好,药材补品、高档烟酒,也成为送礼的“主角”。近年来,礼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含金量越来越高,购物卡、加油卡、消费卡等“金银卡”,代表了“不动声色”的高端送礼。更为文明的礼品,甚至化为“无形”,如送体检、送清洁服务、送旅游……在这些不断更替的送礼风潮中,送彩票由于“可操作性”强,投入少,受礼者高兴,而越来越时髦。实惠的广东人认为,送礼就要送心意,送“意头”,过于“物质”反而令人不轻松。
“福文化”催生彩票馈赠
除了逢年过节互赠彩票,在一些婚庆宴席,公司party中,彩票也成为见者有份的礼品。此外,不少精明的商家也把彩票作为礼品,吸引顾客的“回头率”。
某航空公司曾打出“喜从天降,空中”的广告,让乘客大为惊喜。商场举行“购物满××元送彩票”活动、餐厅“吃饭送彩票”、花店“买花送彩票”,酒店“住房送彩票”……几乎各行各业都打起彩票礼品的主意。
在彩票给商家带来好生意的同时,也折射出本身所蕴涵的“福文化”。去年,深圳中心在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租用了108平方米场地宣传文化,开始晋身“文化产业”。近年流行的“福文化”理念,是中国本土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福是人们根据自身渴求发出的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福文化”涵盖了“幸福”、“福气”、“祈福”等意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从发行宗旨到实际成效,都符合福文化的内涵,可谓福文化的重要载体。 |